LED顯示行業注意到原有的COB封裝工藝,因具有可靠性、穩定性的特點,將其引入到led顯示屏行業內,彌補led顯示屏在P1.0以下間距的不足,然而,現實的是,COB封裝工藝推出以來,一直處于尷尬不已的位置,沒能獲得業界同仁們的廣泛認可,最為主要的原因是COB屬于“顛覆性”工藝技術,與原有的機臺設備不兼容,生產良率較低,無法大規模量產,從而使得整個COB模組成本居高不下,一般只有政府或高價值項目才會應用,有數據顯示,截止2018年,COB顯示產品的市占率僅在2.4%之間。
而近年來,隨著5G/8K超高清顯示技術的興起,以及近期Mini背光產品的大熱,有關微間距產品的利好消息不斷傳來,相關股票行情也一路高漲。對此,LED顯示企業們也熱衷于推出各種微間距產品,然而,在通往微間距產品的道路上,卻分化出多種不同的技術路線;有兩種較為熱門,一種是以倒裝COB為主的“顛覆性”封裝工藝,另一種則是以“四合一”Mini LED為代表的貼片器件,值得一提的是,“四合一”貼片器件自推出以來,就有企業們參與進來,在封裝端就有晶泰星、宏齊、億光、國星光電以及東山精密等等,在應用端則有利亞德、艾比森、聯建光電以及奧拓電子等上市企業。
《3qled》記者曾就微間距產品的發展方向做過調研,其中多家企業表示,“四合一”貼片器件會在2~3年內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,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,未來一定是倒裝COB的天下。其中,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洋表示,從技術上層次來看,“四合一”產品焊腳仍然存在,未能解決燈珠邊緣氣密性問題,無法突破SMD點間距發展的瓶頸,從顯示效果來看,“四合一”產品顆粒感更強,在側視角離散性麻點嚴重,規格較為單一,無法通過不同的點間距設計不同的箱體,實現產品差異化,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,從后期維護使用來看,“四合一”產品燈珠焊盤裸露,表面縫隙容易積灰,在搬運、安裝、使用中容易發生磕碰與損傷,后期投入的維護成本較高,而倒裝COB相對于這些問題,有著絕對的優勢,另外“四合一”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,可靠性及穩定性仍有待提高。
無獨有偶,迷你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明也持相同觀點,他表示:倒裝COB的成功是必然的,譬如一個4K屏內,含有8.3kk個像素點,正裝“四合一”貼片器件一個像素點就有13個焊點,紅光3個,綠光5個,藍光5個,而倒裝COB只有6個焊點,兩者之間,足足相差了7個焊點;而在LED顯示產品中,焊點越多,不僅影響良率,甚至會造成芯片,乃至整塊焊盤的報廢。
另外,從其它數據資料來看,倒裝COB屬于面板級封裝,是將LED發光芯片直接封裝在PCB板上,相對于“四合一”,不僅具備更高的防護性能,并且更容易滿足微間距領域產品需求。
誠然,倒裝COB優勢明顯,但距離廣泛應有仍有一段距離,有些企業抱著“觀望”的態度,其主要原因在于倒裝COB屬于“顛覆性”工藝,如果廣泛地應用倒裝COB技術,就意味著原有的LED廠商拋棄以往的機臺設備,另起爐灶,重新打造出一條生態鏈,這對于原有的LED廠商來說是一個非常“難受”的選擇,此外成本也是一個重點考量因素,有相關機構進行了SMD、四合一以及COB三者成本對比,得出COB工藝成本是最 高的,不僅是前期生產困難,后期售后、維修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。
不過,這一切隨著LED顯示技術的發展,已經有所變化了,最為明顯便是led顯示屏的價格已經逐年下降,在商顯領域有了一席之地,譬如,前不久,雷曼光電就發布了兩款基于Micro LED像素引擎顯示技術量產級的P0.79和P0.63 Micro LED超高清顯示屏,據該司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屠孟龍介紹,該像素引擎技術是一種通過LED芯片硬件排布與軟件算法的有機結合方式,可以在在幅增小成本的前提下,大幅度提升顯示屏的分辨率,這種技術創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成本問題,另外,雷曼光電董事長李漫鐵也坦言目前COB的價格已經下降,并有可能做到與傳統SMD一樣。
再者,當前Micro LED技術方興未艾,受限于巨量轉移技術,沒能大規模量產,而微間距產品作為Micro LED的前沿站,一直備受人們關注,倒裝COB更是將led顯示屏引入了集成封裝時代,其發展必將為發展Micro LED技術積累相關經驗,因此,業界認為倒裝COB的成功是必然的,必將推動下一代顯示技術發展。